【案例+解读】成都武侯:音乐共生改变城市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音乐 主题 【案例+解读】成都武侯:音乐共生改变城市

【案例+解读】成都武侯:音乐共生改变城市

2024-06-18 00:28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成都城市音乐厅

一是以规划引领破解老街区无序更新难题,地标建筑与街区共生。对标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,坚持“人本逻辑”和“生活导向”,将“公园城市”“锦江绿道”“宜居水岸”等理念融入街区规划设计。空间布局规划上,保留老城街巷肌理,强化“坊”的形态特征,强化城市音乐厅与周边区域链接。功能布局规划上,坚持片区综合开发,构建了“一心、一环、两轴、四片区”规划街区空间格局:以城市音乐厅为核心区,以爱乐环为串联,以丝竹路和新生路为两轴,以产业为纽带形成办公片区、生活片区、娱乐片区、功能片区四个组团片区。业态布局规划上,坚持“以运营倒推规划”。针对街区商业规划和后期运营征集并采纳意见30余条,为街区业态统筹规划提供依据。

二是以场景营造破解产业空心化难题,文化产业与街区共兴。构建“音乐+”全要素产业链,重点打造“音乐演艺、音乐培训、数字音乐、音乐生活消费”四大产业,构建以展演研为核心、创教娱为拓展的音乐文化产业链。构建“文化+”景观场景,重点打造“音乐礼盒”“夜光星球”“口袋公园”等景观节点,设置“互动五线谱”“戏水涌泉”等艺术小品,采用红、黄、绿等明快色调对建筑立面进行统一设计,精选银杏、蓝花楹等树种增绿筑景。打造“公园+”消费场景,加速建设具有“老成都、蜀都味、国际范”的国际性音乐消费中心,打造国际时尚的演艺场景、音艺雅集的交流场景、数字潮玩的体验场景、器乐展陈的艺购场景、全龄互动的教育场景,打造现代城市生活的“音乐潮圣地”。打造“活动+”体验场景,承办了第12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活动,落地音乐文化周、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、华韵杯影视音乐典礼、国风音乐节、全国青年词作大赛、“爱乐之城”街头音乐剧等六大系列活动。

三是以专业运营破解持续发展难题,多元市场主体共荣。坚持“政府主导、市场主体、商业化逻辑”,武侯区对入驻街区的各类音乐企业提供最高200万的政策支持,设立100万的原创音乐专项奖金,鼓励音乐人才创作,促进坊内商家自主进行价值转化;引入峨影集团、武侯文旅、正火传媒、屹山文化,与武侯发展集团联合组建成都爱乐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,以载体收储、业态升级和品牌孵化为抓手,负责街区统一运营。引入国家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、四川省音乐产业协会,建设“成都音乐产业中心”“智慧音乐旅游服务中心”;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,打造“尚美音乐文化空间”“音乐大师工坊”,建设近5000㎡的成都武侯音乐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。

四是以社区营造破解共建共治共享难题,街区与居民共享。坚持发展与治理“双轮驱动”,高品质打造国际化音乐示范社区。构建了区域化党建新格局,成立音乐坊街区综合党委,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,实现阵地共建、活动联办、服务联做、成果共享。营造了品质化社区新空间。推进“两拆一增”,拆除违建19处,新增绿地、小游园7个,建设“最成都”滨江水岸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,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,与四川大学、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联动合作,优化培育国际化优秀人才;建立国际化志愿服务队伍,通过摆设“流动茶铺”、开展“鲜花扮阳台”等活动,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社区。

改造前的音乐坊片区

改造后的音乐坊片区

主要成效

一、传承中有变革,城市品质进阶提升

运用“城市修补”手法推进音乐坊片区有机更新,打造了街区慢行系统,一环路实行下穿,地铁3号线接驳城市音乐厅。打造了“望江·音乐家”微博物馆群,引进美国公告牌(Billboard)等全球首店、中国首店、特色小店,初步建成“夜游锦江”文化消费目的地。

二、效率中求效益,街区功能全面提升

市城投集团完成了城市音乐厅、音乐大道的建设,配套建设了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,打造了音乐产业中心、望江·音乐家微博物馆等项目;加快推动集教育中心、交流中心、艺术文化中心于一体的“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中心”建设。

三、创新中谋发展,特色产业再造提升

建立音乐大师工坊6个,实现街区81家商铺业态转型提升;引进爱奇艺、华录新媒、雅马哈等“世界500强”及摩登天空、凡人歌等音乐重点优势企业470余家聚集,链接各类音乐影视文化资源1482家,吸引各类音乐人才近百名到街区创业。打造了LMA美学生活集市、“国风十二月市”、十二微博物馆器乐集市三大特色音乐集市,引入修道士精酿啤酒坊、化工场“爱乐之城”音乐剧表演等七个消费场景。

四、治理中优服务,生活品质全面提升

社区人居环境全面改善。对52栋老旧建筑立面进行个性化风貌提升;校地共同推进“四川音乐学院内部道路与街坊融合”等3条天府锦城街巷游线体系建设;实施背街小巷精品改造4条;营造了十一街、十一巷绝版老成都音乐街巷;打造了新生路 3 号院落等8个音乐主题院落。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。与四川音乐学院、川音附小双向认领15个项目,培育“望江•音乐家”“老马醉音乐”等社区音乐文化品牌,开办“民乐体验公益课堂、小型音乐LIVE现场、音乐大师工坊、国际音乐教育高峰论坛、音乐培训”等音乐公益课堂等200余期。开展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、伯克利音乐学院等音乐艺术交流30余场。

经验启示

一是更新规划要充满想象力。要用城市生命体思维进行有机更新,破解“重建筑,轻环境;重局部,轻协调”的问题,以创意提升街区气质,以美学优化街区形态,将美学空间与社区融为一体。

二是场景营造要充满融合力。要坚持人城产逻辑,从城市演进规律和营城逻辑出发,以创新创意引流聚人兴商,以跨界融合提升引流水平,打造特色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,服务好老成都人、留住新成都人、吸引年轻人。

三是社区营造要充满凝聚力。要持续探索“街区+社区”的社区发展治理新路,夯实好社区这个基础单元,共建共治美好社区,让社区居民感受到“服务无处不在、幸福就在身边”。

音乐坊露天音乐活动

社区家庭参加音乐坊文化活动

点评

武侯区积极探索打造共生型音乐特色街区,初步构建了市民感知天府文化的品味场景、世界达人分享音乐艺术的品尚街区、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品质平台。音乐成为街区最闪亮的文化符号。“体验音乐之美,到成都音乐大道”成为各地音乐族的心声,音乐延伸到街区院落。正黄上岭小区居民王伟感慨地说:“做梦都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世界级的音乐会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